高考考生在備考英語語法填空題的過程中,要明確其文章的整體大意、把握特征、弄清文脈,高考英語語法填空題更能科學地反映學生的綜合水平,考查學生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對語法和語用知識的掌握情況,著重考查考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首先,在做語法填空題時,不僅應通篇考慮,掌握文章的內容和主題,而且還應合理地運用已學的語法知識(詞義、詞性、詞語搭配、句子時態(tài)和語態(tài)、固定句型以及相關文化背景知識)得出正確結論,可以用一種“由大到小”的思路去思考答案,也就是說,可以從“篇章、句子、詞匯”三個層面去考慮。
在通讀全文過程中,為較好地把握全文主旨,弄清該文的體裁、題材(話題)、中心思想、寫作主線、段落大意、段落層次等。特別注意文章的首尾句,通常文章會在首句給出一個提綱挈領或提供背景信息的句子,在尾句表明自己的觀點,這些有利于考生真正讀懂全文大意,也有利于在“填空”時進行必要的邏輯推理。
篇章層面的理解主要包括文章主旨要義理解,作者觀點,意圖,立場,句與句之間的關系以及時態(tài)變換四個方面,了解全文大意,弄清全文脈絡,弄清有空格的句子意思,并指導一些關鍵詞或句子,特別是涉及人物、時間、地點、原因、經過、結果的詞或句。
其次,要通過字里行間的意思推斷作者的觀點、意圖和立場(同意什么、反對什么、喜好什么、憎惡什么、主張什么等),這種理解直接影響考生的填詞決定。句與句之間的關系是另一個重要方面,考生必須正確理解上下文的意思及各種語篇標志(上下文是如何銜接的,上下文的意思是因果關系、轉折關系,還是遞進關系等)。
最后,在做題前要特別關注整篇文章的時態(tài)轉換,要把有關的表示時空順序的標志詞及時間狀語畫出來,看看是否發(fā)生了變化,為什么發(fā)生變化。
在通讀全文,基本了解文章大意后,就可以動手填空了,填空的過程是一個判斷空白處應填詞語的“語義”(已給出單詞基本形式的除外)和正確的語法形式的思維過程,遇到一時想不起來的空,先跳過去,等檢查時再仔細考慮,不要用太多的時間停留在一個空上。
在通讀全文時,一定要注意文章中一些表示轉折和承接的連詞或副詞。如 and,but,however,besides,first,second,then,later,finally等。其次,還應該注意上下文之間的聯系。例如當在文中出現并列連詞and,or,rather than,not only…… but also, not……but, either……or, neither……nor……等時,應該注意它們所暗示的前后句中的兩個平行結構。再如在That day he went shopping rather than (stay) at him.中,既然rather than前面是過去式went后面肯定就用stay的過去式stayed,這就是“功能語法同現”理論的體現。
唯學網教育培訓電子平臺在中小學教育培訓高考專題頁面免費為廣大高考生提供了高考教育新聞、教育資訊、高考答題技巧、唯學問吧、輔導資料、高考培訓課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