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一直是我國人民引以為傲的資本,近幾年,各個國家對中國古老文化抱有強烈的興趣,同時也催熱了學習漢語的熱潮,相信在未來的幾年后,中國漢語也將會成為世界的語言。近日,3篇德國人學中文的習作很是火熱,內(nèi)容很讓人感慨。
作為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平臺,孔子學院為眾多普通歐洲民眾學習漢語、了解中國提供了極大便利。雖然這些漢語學習者走進孔子學院的具體目的各不相同,但相同點是都希望了解中國,且都從學中文入手。這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學習愿望沒有考試、求職等功利目的,所以學起來自然有勁頭。
從小我們就被告知要“胸懷祖國,放眼世界”。一般說來,中國人對于世界其他國家的了解要比外國人對于中國的了解多些。伴隨著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融入世界的步伐越邁越大,中國的歷史、文化、經(jīng)濟奇跡越來越吸引外國人的注意。相伴而來的,是不斷升溫的全球“漢語熱”,越來越多的人渴望在學習漢語的同時,了解中華文化,了解中國。
許多人在上學時都有這樣的經(jīng)歷,因為喜歡某個老師,而愛屋及烏地喜歡學習這個老師教的課程。每一個外國漢語學習者所面對的是一個具體的老師,這個老師的教學水平、知識積淀、文化素養(yǎng),甚至生活方式都在向外國人展示著中國和中國人,因為這個老師可能是外國普通漢語學習者近距離接觸到的第一個中國人。
一個好的漢語教師周圍常常有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學生群體。這3個德國人的漢語教師賴老師我認識,她教學經(jīng)驗豐富,性格親和,有一定的生活閱歷,幾年教下來,和班里的學生成了朋友。可惜的是,因為在孔院任職期滿,到了國內(nèi)退休年齡而離任。她的離任或多或少地影響到了她的學生們。
如果能創(chuàng)新海外教師的選聘任用機制,讓有能力、有經(jīng)驗的老師“超期”工作,則對于學生是莫大的幸事,對于漢語國際推廣事業(yè)也大有裨益。
另一方面,也希望更多的中國人學習這3個德國人的精神,為了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活到老,學到老。
以上內(nèi)容是關于探知中國文化從學習漢語開始的內(nèi)容介紹,要想了解更多漢語學習相關信息內(nèi)容,請隨時關注唯學網(wǎng)漢語培訓頻道,小編會第一時間為大家更新跟進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