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簫都屬于中國民族樂器中的吹奏樂器,若按照古“八音”分,笛子和簫也都分屬竹類。笛子和簫也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最古老的漢族樂器,同時也是漢族樂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樂器?梢哉f,中國笛簫的歷史是所有文化形態(tài)中最古老的。
人類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但是出現(xiàn)在文字記載以前的歷史,有蹤跡可尋的,中國笛簫是一個突出的例證。而眾所周知,誕生于八千年以前的河南舞陽賈湖文化骨笛可以說是中國笛簫的鼻祖,它開創(chuàng)了中原文化的先聲。中國笛簫不僅貫穿了整個歷史,而且上自帝王、士大夫,下達平民百姓,其普遍受到了各個階層的廣泛喜愛。本文主要問大家介紹笛子和簫的一些基本常識與吹奏時的注意點。
笛簫常識:
一般認為,“笛”的古字是“篴”。但除了《周禮》外,《詩經》、《尚書》、《呂氏春秋》等史籍均未載“篴”,所載邊棱音類氣鳴樂器多為“籥”、“篪”、“簫”等。然而,當今的“洞簫”都指單管簫,在唐代以前卻稱笛。我們常常把那時的笛誤認為橫吹笛,實際上東漢馬融的《長笛賦》中所說的長笛、晉代荀勖所作的十二支律笛等,都是豎吹笛。而簫相傳為舜所造。豎吹,F(xiàn)今所稱“簫”,指單管簫。唐代以前指多管“簫”,即“排簫”。魏晉時期,豎吹的單管簫已有六孔,仍稱“笛”。故在此以前的豎笛和橫笛常被后人相混淆,為了區(qū)別比兩者,樂家常稱排簫為“古簫”。直至宋元以后才逐漸把排簫、洞簫、橫笛三者較明確地區(qū)分開來。依制作材料來分,有竹質(紫竹簫)、陶瓷(德化瓷簫)、玉(白玉簫)、金屬(鐵簫)、紙質(紙簫)等。
笛子的代表名曲有:《姑蘇行》、《春到湘江》、《喜相逢》、《牧笛》、《牧民新歌》、《鷓鴣飛》、《黃鶯亮翅》、《小放牛》、《五梆子》、《揚鞭催馬運糧忙》等。簫的經典曲目《妝臺秋思》、《平湖秋月》、《梅花三弄》、《欸乃》、《關山月》、《良宵引》、《泛滄浪》等。
笛簫吹奏注意點:
對于初學笛子和簫的朋友們來說,吹奏前,首先保證你的心情是平靜的,你的呼吸是均勻有規(guī)律的(這一點非常重要)。其次,切忌上來就吹曲子,應先吹幾個長音(一是順氣,二是滋潤笛子、簫),低中高都要調動你的耳朵,低音飽滿,中音有力,高音平穩(wěn)不刺耳。第三,在吹笛子、簫時,手臂嘴唇全身都要放松,利用心理暗示法,鼓勵自己,堅定不移地認為:我的笛聲(簫聲)是最優(yōu)美的。
(如需獲得更多笛簫類知識點,敬請密切關注唯學網文藝體育欄目樂器培訓頻道,小編會在第一時間作出相關報道!本頻道包括古箏、笛子中國民族樂器的各種常識、知識點及最新新聞資訊,還包括各種古箏培訓課程、笛子培訓課程等學習資訊,歡迎廣大樂迷瀏覽。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