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
一、單選題:每小題2分,共60分。
1.B【解析】土地征收是公法上的行政行為,不屬于民法的調整對象,故選B項。
2.C【解析】民法的淵源是現(xiàn)實存在的,例如民事法律。因此,C項的說法是錯誤的。
3.D【解析】甲在承重墻上打洞的行為將危害到整個樓房的安全,雖然是在自己的房屋墻上,但不得濫用自己的權利,所以,D項正確。
4.D【解析】甲的樓房旁邊將蓋高樓,在出賣自己的樓房時,應當本著誠實不欺的原則告知乙,其隱瞞的行為構成了對誠實信用原則的違背。所以,D項正確。
5.D【解析】自助行為是民事權利的一種自力救濟方式、為保護自己的權利而以自己的力量對加害人的自由或財產加以扣押的行為或對義務人的人身進行拘束的行為。本題中,住房客人拒不付房錢,旅館服務員揪住他不讓走,并打報警電話的行為符合自助行為的構成要件,而不是侵權行為。A、B、C三項錯誤,D項正確。
6.C【解析】主物是指兩種以上的物互相配合、按一定經濟目的組合在一起時,起主要作用的物;從物是指配合主物的使用,起輔助作用的物。汽車和備用胎是兩個獨立的物,相互配合使用,備用胎是汽車的從物,C項正確;輪胎是汽車的一部分,不可分離出來。窗戶也是房子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們不是主物和從物的關系。A、B項不正確;鞋子和襪子是兩個獨立的物,一雙襪子完全可以配合其他鞋子穿,所以,D項錯誤。應當選擇C項。
7.D【解析】《繼承法意見》第2條規(guī)定:“相互有繼承關系的幾個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如不能確定死亡先后時間的,推定沒有繼承人的人先死亡。死亡入各自都有繼承人的,如幾個死亡人輩份不同,推定長輩先死亡;幾個死亡人輩份相同,推定同時死亡”,丁是長輩,所以推定其先死亡,D項正確。
8.B【解析】《民通意見》第37條規(guī)定:“被宣告死亡的人與配偶的婚姻關系,自死亡宣告之日起消滅。死亡宣告被人民法院撤銷,如果其配偶尚來再婚的,夫妻關系從撤銷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復;如果其配偶再婚后又離婚或者再婚后配偶又死亡的,則不得認定夫妻關系自行恢復!北绢}中乙改嫁于丙,所以,與甲的婚姻不得自行恢復,B項正確。
9.A【解析】《民法通則》第23條規(guī)定,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從事故發(fā)生之日起滿2年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他死亡。余某是因為意外故而失蹤,所以2年期限從其事故發(fā)生之日起算,最早在2009年6月17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A項正確。
10.B【解析】《民法通則》第133條規(guī)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jiān)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jiān)護人盡了監(jiān)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他的民事責任!钡131條規(guī)定:“受害人對于損害的發(fā)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害人的民事責任!北绢}中,甲妻竭力攔阻可以認為已經盡到監(jiān)護責任,而乙的監(jiān)護人疏于監(jiān)護,因此過錯應承擔相應責任。因此,B項正確。
11.c【解析】大多數(shù)情況下,民事法律關系是由當事人根據其意思自主設定的,法律只對意思表示規(guī)定嚴格的條件。但是這并不是說,民事法律關系只能由當事人自主設立,所以A是錯誤的,不能選;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主要是自然人和法人,國家有的時候也直接參與民事活動,但是基于民事主體的平等性,國家出現(xiàn)在民事活動中時,其身份只是公法人。另外,在一些特定的民事法律關系中,其主體可以是不具有法人資格的其他社會組織,所以B的說法太絕對,錯誤,不選;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民事主體之間基于客體所形成的具體聯(lián)系,即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其權利義務可以是當事人的自主設定,也可以是法律直接規(guī)定的,所以D錯誤,不能選;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包括物、行為、智力成果,其中行為包括作為與不作為,C是正確的,故選C。
12.B【解析】法人作為民事主體,不僅享有權利,而且還要負擔義務。所謂的法人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就是法人要以自己的全部財產對外清償債務,而不是以設立人或其成員的財產去承擔這份責任。本題中,德勝公司是一家法人企業(yè),雖然其總部、分支機構以及主營業(yè)機構所在的地方不同,但是這不影響德勝公司以其全部資產清償債務。因此,只要是德勝公司的財產,都要用來清償公司債務,而德勝公司的財產包括深圳主營機構和薩摩國總部及分支機構的全部財產。本題B選項正確。
13.C【解析】《合同法》第403條第2款規(guī)定,受托人因委托人的原因對第三人不履行義務,受托人應當向第三人披露委托人,第三人因此可以選擇受托人或者委托人作為相對人主張其權利,但第三人不得變更選定的相對人。由此本題C選項正確。
14.A【解析】根據《合同法》的規(guī)定,甲、乙基于借款合同所取得的借款,到期后應承擔返還借款的義務。不能適用《合同法》第143條的規(guī)定,因為甲有過失,沒有發(fā)生嚴格意義上的風險。因此,A項正確,BD項錯誤;因為甲乙是個人合伙,因此,甲乙應該承擔連帶責任,因此C項錯誤。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項。
15.C【解析】《合同法》第186條規(guī)定,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guī)定。所以對于神牛公司尚未支付的50萬,受贈人有權利請求其支付。根據合同相對性原理,本題中贈與合同雙方當事人是s省紅十字會和神牛公司,所以s省紅十字會有權請求神牛公司支付其余的50萬元,答案C是正確的。
16.D【解析】民事法律關系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由當事人根據其意思自主設定的,法律只是對意思表示規(guī)定嚴格的條件而已。本題中,“假一罰十”是甲自愿作出的真實意思表示,沒有對方的欺詐、脅迫、乘人之危,也沒有重大誤解、顯失公平等,且沒有違法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應當認定為有效。故D答案是正確的。
17.B【解析】《物權法》第30條規(guī)定,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實行為設立或者消滅物權的,自事實行為成就時發(fā)生效力。本題中,中州公司進行了房屋的建設,其因事實行為取得了房屋所有權,本題正確答案是B項。
18.A【解析】《物權法》第23條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fā)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本題中,因為該名畫尚未交付給乙,也未交付給丙,所以乙和丙不享有所有權。至于該畫最后被甲的兒子取出給了乙,乙也不能因此而取得該畫的所有權,因為乙受讓的時候不是善意的,而且甲的兒子屬于無民事行為人,其行為無效。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項。
19.A【解析】所有權的取得分為原始取得和繼受取得。所謂原始取得是指基于事實行為而不是民事行為(意思表示)的取得,例如對遺失物、漂流物等的拾得;繼受取得是指由他人的轉移(基于民事行為)而取得,包括繼承和轉讓。本題中,A選項中甲基于遺囑繼承取得房屋,是繼受取得,B、C、D都是原始取得。因此,選擇A項。
20.C【解析】《物權法》第194條規(guī)定,抵押權人可以放棄抵押權或者抵押權的順位。抵押權人與抵押人可以協(xié)議變更抵押權順位以及被擔保的債權數(shù)額等內容,但抵押權的變更,未經其他抵押權人書面同意,不得對其他抵押權人產生不利影響。本題中,甲銀行和丙銀行協(xié)議變更抵押權的順位,未經抵押權人乙銀行的書面同意,不得對其產生不利影響。因此,雖然排在第一位的抵押權人丙銀行有500萬的債權,但是其中只有100萬可以先于乙銀行受償,否則就對乙銀行造成了不利影響,這是法律所不允許的。至于丙銀行的其余200萬債權,只有乙銀行受償300萬之后,才可以受償,所以最終受償順序如下:丙銀行的100萬債權——乙銀行的300萬債權——丙銀行的200萬債權——甲銀行的100萬債權。因為黃河公司的房產只有600萬,所以最終實際上甲銀行的100萬債權無法得到清償,答案C項是正確的。
21.C【解析】民法信仰權利本位,而不是社會本位,所以,C項不正確;民法是私法和權利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所以A、B、D項正確。因此,選擇C項。
22.A【解析】憲法中的民事規(guī)范才是民法的淵源,故A項的不屬于;合同法、習慣和法院判例都可以是民法的淵源、所以,B、C、D項屬于民法淵源。所以,選擇A項。
23.B【解析】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純獲利益的合同不需要監(jiān)護人的追認,B項不屬于形成權。A、C、D三項分別是追認權、撤銷權和解除權,都屬于形成權。
24.D【解析】《民法通則》第11條規(guī)定:“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钡12條規(guī)定:“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彼,15周歲的甲仍然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A、B、C項表述不正確,D項表述正確。因此,選擇D項。
25.D【解析】《擔保法》第6條規(guī)定,本法所稱保證,是指保證人和債權人約定,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的行為!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適用&1t;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2條規(guī)定,第三人單方以書面形式向債權人出具擔保書,債權人接受且未提出異議的,保證合同成立。主合同中雖然沒有保證條款,但是,保證人在主合同上以保證人的身份簽字或者蓋章的,保證合同成立。根據上述規(guī)定可知,ABC項中丙、丁、戊的行為都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保證方式,因此,構成保證;D項屬于抵押而非保證,因此本題應當選擇D項。
26.c【解析】《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3條,商品房的銷售廣告和宣傳資料為要約邀請,但是出賣人就商品房開發(fā)規(guī)劃范圍內的房屋及相關設施所作的說明和允諾具體確定,并對商品房買賣合同的訂立以及房屋價格的確定有重大影響的,應當視為要約。該說明和允諾即使未載入商品房買賣合同,亦應當視為合同內容,當事人違反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因此,A項、B項、D項的表述均正確,只有C項沒有法律依據,所以選擇C項。
27.A【解析】《民法通則》第93條規(guī)定,沒有法定的或者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進行管理或者服務的,有權要求受益人償付由此麗支付的必要費用。構成無因管理的要件有如下三個:第一,管理他人事務;第二,為他人利益的意思;第三,無定的或者約定的義務。A項中,因為甲沒有為他人管理或者服務的意思,因此不構成無因管理,B、C、D均符合無因管理的構成要件。所以,選擇A項。
28.B【解析】《合同法》第251條規(guī)定,承攬合同是承攬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給付報酬的合同。本題中,婷婷的父母將某影樓攝影師請到家中為其拍攝紀念照,實際上是由攝影師按照婷婷父母的要求完成攝影工作,交付攝影作品,由婷婷父母支付一定報酬的合同,這并非委托關系,而是屬于承攬關系,存在承攬合同之債。婷婷父母要求影樓不得保留底片用作他途,而影樓卻違反約定將婷婷相片制成掛歷出售,獲利頗豐,這實際上已經是以營利為目的使用他人肖像,構成了對婷婷的肖像權的侵犯,存在侵權行為之債。所謂不當?shù)美侵笩o法律上的原因而受利益,致使他人受損失的事實。本題中影樓通過侵犯婷婷肖像權而獲得利益,是沒有法律上的依據的,因此構成不當?shù)美畟V挥蠦項的委托合同之債在本案例中不存在,所以選擇B項。
29.C【解析】順序履行抗辯權是指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后履行順序的,先履行一方未履行之前,后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請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請求。本題中,煤礦是先履行的一方,煤礦履行的債務不符合約質量要求,致使熱電廠被政府責令不能再燃燒,因此,熱電廠可以行使順序履行抗辯權。《合同法》第107條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xù)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逗贤ā返94條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五)法律規(guī)定的其他情形。本題中,因為煤礦提供的煤根據政府規(guī)定不能在該廠區(qū)燃燒,熱電廠訂立購煤合同的目的無法實現(xiàn),熱電廠有權解除合同。所以,A、B、D三項具有法律依據,C項的主張在本案中是缺乏法律依據的。因此,選擇C項。
30.B【解析】《擔保法解釋》第84條規(guī)定,出質人以其不具有所有權但合法占有的動產出質的,不知出質人無處分權的質權人行使質權后,因此給動產所有人造成損失的,由出質人承擔賠償責任。
本題中,甲將電動車出質于丙的時候,實際上甲就是出質人,其不具有所有權但是合法占有動產,因此丙基于善意取得享有質權,A的說法正確!段餀喾ā返217條規(guī)定,質權人在質權存續(xù)期間,未經出質人同意轉質,造成質押財產毀損、滅失的,應當向出質人承擔賠償責任。由此,C的說法正確。因此,丙是該電動車的實際占有人,在丙的手里電動車毀損、滅失的,丙是實際侵權人,因此,乙可以向丙索賠。D項說法正確。A、C、D三項均正確,根據排除法,本題應當選擇B項。
二、判斷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31.√【解析】民法的性質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民法是市民社會的法;民法是私法;民法是實體法;民法體現(xiàn)了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一般條件。
32.×【解析】入伙的后果是入伙人取得合伙人的資格;新合伙人對入伙前合伙企業(yè)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除入伙協(xié)議另有約定外,新合伙人與原合伙人享有同等權利,承擔同等責任。
33.×【解析】根據《民法通則意見》規(guī)定,自然人失蹤,下落不明的時間從公民音訊消失之次日起算,而不是當日。
34.√【解析】物權法是調整物的歸屬關系和利用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與規(guī)范財產流轉關系的債權法同為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兩大基干。
35.√【解析】農村村民使用宅基地應當先向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提出申請,經村民代表會或村民大會討論通過后,報人民政府批準。經過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批準后,核發(fā)證書,登記造冊,確認宅基地使用權。
36.×【解析】企業(yè)合并后,原企業(yè)債權債務的移轉,無須征得對方當事人的同意,僅依合并后企業(yè)的通知或公告,即對債權人發(fā)生法律效力。
37.×【解析】根據《合同法》的有關規(guī)定,對于因重大誤解訂立的或者在訂立時顯失公平的以及一方以欺詐、脅迫手段或乘人之危訂立的合同,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變更。
38.√【解析】《合同法》第405條規(guī)定,受托人完成委托事務的,委托人應當向其支付報酬。因不可歸責于受托人的事由,委托合同解除或者委托事務不能完成的,委托人應當向受托人支付相應的報酬。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
39.√【解析】《民法通則》第127條規(guī)定:“飼養(yǎng)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yǎng)人或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由于第三人的過錯造成損害的,第三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睆倪@條規(guī)定可以看出,動物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
40.×【解析】《婚姻法》第19條規(guī)定: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但是,約定應當采用書面形式。
三、簡答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41.(1)命令設立。命令設立是指政府以命令設立法人的方式,這種設立方式多適用于公法人的設立,而在我國,私法人也有適用,如國立財團法人與事業(yè)單位法人、非公司制的全民所有制企業(yè)等。但這種設立方式不是民法法人的主要設立方式。
(2)發(fā)起設立。發(fā)起設立是指由設立人認足法人設立所需要的資本,從而設立法人的方式。從我國《公司法》的規(guī)定看,有限責任公司與股份有限公司都可以采取發(fā)起設立的方式。
(3)募集設立。募集設立是指公司的發(fā)起人不能認足法人設立所需要的資金,而以法定方式向社會公開募集其余部分資金而設立法人的方式。我國《公司法》第85條規(guī)定:“以募集方式設立股份有限公司的,發(fā)起人認購的股份不得少于公司股份總數(shù)的35%,但是,法律、行政法規(guī)另有規(guī)定的,從其現(xiàn)定。”由此可見,我國《公司法》對股份有限公司既可以來取發(fā)起設立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募集設立的方式。但采取募集設立時,發(fā)起人認購的數(shù)額不得少于公司股份總數(shù)的35%。
42.相鄰關系,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毗鄰不動產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占有、使用、收益、處分權利時發(fā)生的權利義務關系。
相鄰關系由其性質決定,具有以下特征:
(1)相鄰關系是一種法定的權利義務關系。
(2)相鄰關系的主體必須是相互毗鄰的不動產所有人或使用人。它包括三方面的內容:①不動產具有不可移動性,不能通過調整地理位置來克服權利行使上的局限;②這些不動產必須相互毗鄰;③相鄰關系的主體既可以是不動產的所有人,也可以是不動產的使用人。
(3)相鄰關系的客體不是相鄰的不動產本身,而是相鄰關系各方行使不動產的所有權或使用權時互相給予方便或接受限制所追求的利益。
(4)相鄰關系的基本內容是,相鄰不動產的一方所有人或使用人,享有的要求對方為其行使權利給予必要方便的權利和對方接受此種必要限制的義務。
43.身份權的特征:
(1)身份權是基于特殊身份而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
(2)身份權不是民事主體固有的,而是通過_二定的行為和事實取得和消滅的。
(3)身份權不是民事主體的必備權利。
(4)身份權的容體是身份利益。.
具體身份權包括親權、親屬權、榮譽權、配偶權。
四、論述題:16分。
44.我國民法基本原則包括:
(1)權利神圣原則。《民法通則》第5條規(guī)定:“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此條文確立了我國民法的權利神圣原則。權利神圣原則有如民法的私權神圣理念,包含了權利本位、權利不受侵犯等價值,并表現(xiàn)在人格權神圣和所有權神圣兩項基本內容上。權利神圣集中表現(xiàn)在民事權利不受侵犯,即民事權利應受法律之特別尊重和充分保護,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民事主體的權利,民事主體的權利非依法律程序不受限制或剝奪。
(2)身份平等原則!睹穹ㄍ▌t》第3條規(guī)定:“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地位平等!贝藯l文確立了我國民法身份平等的原則。身份平等包含以下三層意義:①民事主體的權利能力一律平等;②民事主體平等地受法律保護;③當事****利義務對等。
(3)意思自治原則!睹穹ㄍ▌t》第4條規(guī)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原則!贝藯l文確立了我國民法的意思自治原則。意思自治原則是私法自治理念的核心體現(xiàn)。它是指民事主體根據自己的意愿,依照自己的理性判斷,自主自愿地參與民事活動,處理自己在市民社會中的事務,不受國家權力或任何第三者的非法干預。
意思自治包含以下三層含義:①自我決定。即民事主體完全依照自己的意志,自我決定參與民事活動的內容、對象、時間、地點、方式等,自由處置自己的事務。任意處分自己的權利,不受任何外來意志的干預;②約定優(yōu)先。約定優(yōu)先是指民法規(guī)范對民事關系中的權利義務沒有規(guī)定而當事人有約定,或民法規(guī)范有規(guī)定但當事人另有不同或相反約定時,約定的條款優(yōu)先于法定的條款而適用;③自己責任。即民事主體對自己行為所產生的權利義務以及責任的后果:自動承擔,自負其責。
(4)誠實信用原則《民法通則》第4條規(guī)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贝藯l文確立了我國民法的誠實信用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已經超出作為一般為人處世準則與商業(yè)道德的范疇,成為民法中的“帝王條款”,它至少包含以下四層含義:①民事主體應以忠實、寬宏、體諒之心態(tài),進行民事活動,務求權利義務之對等與平衡,切忌損人利己、謀求不當利益之心理;②應遵循市場經濟與商品交易之一般規(guī)律,進行民事活動和處分權利時務求各方利益之最大化,并充分尊重他****利和利益,善意對待與之進行民事活動的其他民事主體,及時、完整地履行自己的義務;③禁止民事主體濫用自己的權利,以個人利益損害社會利益,換言之,民事主體處分自己權利的行為受到誠實信用原則的約束與限制,當處分自己權利而危及第三人或社會利益時,即構成權利的濫用,該行為不受法律保護;④在司法實踐中,法官應以誠實信用解釋當事人的意思表示,探求當事人進行民事行為時的真意,在立法有遺漏或矛盾時填補法律之漏洞。
(5)公序良俗原則!睹穹ㄍ▌t》第7條規(guī)定:“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破壞國家經濟計劃,擾亂社會經濟秩序!贝藯l文規(guī)定實為公序良俗原則之依據,其中的“社會公德,,即善良風俗,“社會公共利益”則大體相當于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是指國家社會存在和發(fā)展所必要的一般秩序,包括政治秩序、經濟秩序、生活秩序等;善良風俗是指社會國家存在和發(fā)展所必要的一般道德,其中主要表現(xiàn)為生活倫理、商業(yè)交往等分面的公認道德規(guī)范。公序良俗如同誠實信用原則一樣,是內涵極為豐富的開放性的一般條款,既得為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所遵守之規(guī)則,也得為司法機關審理民事糾紛時解釋法律和裁判案件之依據。
五、案例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45•(1)應當由丙建筑公司承擔責任。因劉某系丙公司的雇員,其在執(zhí)行雇主指令(或執(zhí)行工作任務)中致人損害由雇主承擔責任。由于丙公司系合伙企業(yè),故由張、李、王實際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2)甲銀行的抵押權標的為土地使用權,不包括商品房。物權法規(guī)定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后,該土地上新增的建筑物不屬于抵押財產。甲銀行實現(xiàn)抵押權時可以將商品房一并處分,但不能就商品房所得價款優(yōu)先受償。
46•(1)由丙公司承擔。因為出賣人出賣交由承運人運輸?shù)脑谕緲说奈锏囊馔鉁缡эL險自合同成立時由買受人承擔。
(2)無權拒絕付款和要求退貨。因為合同約定了質量檢驗期間,丙公司在此期間未提出異議,視為質量符合要求。
以上為2015年成人高考民法測試題及答案,以供各位考生備考使用,考生若想了解更多成人高考相關信息,如成人高考輔導、成人高考試題等,請關注唯學網成人高考欄目,小編會第一時間為你更新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