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學熱”逐漸在我國興起,各地不僅開設有大量的國學培訓班,各地中小學也引進了國學課本,與此同時各個大學也相繼建立了國學研究機構,但實際上,早在上個世紀初期,章太炎先生就創(chuàng)辦了“國學講習所”,而這也正是近代國學研究機構的開端。下面小編將為大家介紹中國的國學研究機構。
近代國學研究機構的開端是以章太炎先生創(chuàng)辦的“國學講習所”為起點。1925年至1929年,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從成立到結束培養(yǎng)了一大批著名學者。此外,中央大學也有國學研究機構。
1949年以后,社會科學院曾有相應的國學研究機構。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國學熱興起。各個大學相繼建立了國學研究機構,如南京大學國學研究所,人民大學的國學院和國學系,首都師范大學國學傳播中心,清華大學國學院,北京大學國學室。
于此同時,民間的國學社團普遍興起,各大高校也都有國學社。如南京大學國學社。長安國學院是政府批準的全國范圍內首家大學以外的獨立國學院。其后國家又批準了北京國學院,已經正在勞動人民文化宮興建。國家級的國學院也由國務院參事室牽頭開始在鳥巢附近規(guī)劃興建。
除了上述國學研究機構外,為了推動國學的普及、研究、傳播、交流,提升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國學傳播中心應運而生。這其中又以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和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首師大國學傳播中心影響最大,其源也遠,其積也厚。這三家國學傳播中心機構均以弘揚國學為宗旨,但又各具特色——北大國學研究院以學術研究著稱,人大國學院以培養(yǎng)人才見長,而首師大國學傳播中心則以傳播和交流為重。
除了高校背景的國學傳播機構外,以北京老百姓國學會為代表的一批民間國學傳播機構應運而生,國學傳播機構是以普及國學知識、弘揚國學精萃、建設先進文化為主要職能的常設工作機構,旨在社會范圍內,在民間,積極傳播華夏文化、增強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如需獲得更多國學相關資訊,如國學資訊、國學人物、國學書苑等,敬請密切關注唯學網行業(yè)培訓欄目國學培訓頻道,小編會在第一時間作出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