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受用的10個MBA經(jīng)典理論
不管你在什么領域,是做管理還是做技術,無論你在人生的哪個階段,這十個MBA經(jīng)典理論你都需要了解,終身受用!
彼得原理
美國學者勞倫斯·彼得在對組織中人員晉升的相關現(xiàn)象研究后,得出一個結論:在各種組織中,雇員總是趨向于晉升到其不稱職的地位。
這種現(xiàn)象在現(xiàn)實生活中無處不在:一名稱職的教授被提升為大學校長后,卻無法勝任;一個優(yōu)秀的運動員被提升為主管體育的官員,而無所作為。
對一個組織而言,一旦相當部分人員被推到其不稱職的級別,就會造成組織的效率低下,人浮于事,最終導致發(fā)展停滯。
因此,這就要求改變單純的根據(jù)貢獻決定晉升的企業(yè)員工晉升機制,不能因某人在某個崗位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斷此人一定能夠勝任更高一級的職務。
馬太效應
《新約·馬太福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國王遠行前,交給3個仆人每人一錠銀子,吩咐道:你們去做生意,等我回來時,再來見我。
國王回來時,第一個仆人說:主人,你交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10錠,于是國王獎勵他10座城邑。第二個仆人報告: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5錠,于是國王獎勵他5座城邑。第三仆人報告說: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丟失,一直沒有拿出來。
于是,國王命令將第三個仆人的1錠銀子賞給第一個仆人,說: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叫他多多益善。”
強者恒強,弱者恒弱,這就是馬太效應,它反映了當今社會中存在的一個普遍現(xiàn)象,即贏家通吃。
對企業(yè)經(jīng)營發(fā)展而言,要想在某一個領域保持優(yōu)勢,就必須在此領域迅速做大。
當你成為某個領域的領頭羊時,即便投資回報率相同,你也能更輕易地獲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
而若沒有實力迅速在某個領域做大,就要不停地尋找新的發(fā)展領域,才能保證獲得較好的回報。
奧卡姆剃刀定律
奧卡姆剃刀定律由14世紀英格蘭的邏輯學家、圣方濟各會修士奧卡姆的威廉提出。
它只承認確實存在的東西,認為那些空洞無物的普遍性概念都是無用的累贅,應當被無情地剃除,主張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這就是常說的奧卡姆剃刀。
奧卡姆剃刀定律在企業(yè)管理中可進一步演化為簡單與復雜定律:把事情變復雜很簡單,把事情變簡單很復雜。
這個定律要求:我們在處理事情時,要把握事情的主要實質,把握主流,解決最根本的問題,尤其要順應自然,不要把事情人為地復雜化,這樣才能把事情處理好。
蘑菇管理定律
蘑菇管理是許多企業(yè)對待初出茅廬者的一種管理方法,初學者被置于不受重視的部門,得不到必要的指導和提攜,如同野外自生自滅的蘑菇一般。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一段經(jīng)歷,但這不一定是什么壞事,尤其是當一切剛剛開始的時候。當幾天“蘑菇”,能夠消除我們很多不切實際的幻想,讓我們更加接近現(xiàn)實,看問題也更加實際。
無論你是多么優(yōu)秀的人才,在剛開始的時候,都只能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
如何從中盡可能汲取經(jīng)驗,迅速成熟起來,并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是每個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必須面對的課題。
酒與污水定律
酒與污水定律是指,把一匙酒倒進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進一桶酒,得到的還是一桶污水。
在任何組織里,幾乎都存在幾個難弄的人物,他們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為了把事情搞糟。
最糟糕的是,他們像果箱里的爛蘋果,如果不及時處理,它會迅速傳染,把果箱里其他蘋果也弄爛。
一個企業(yè)的組織系統(tǒng)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協(xié)和容忍的基礎上的,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
破壞者能力非凡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破壞總比建設容易。
一個能工巧匠花費時日精心制作的陶瓷器,一頭驢子一秒鐘就能毀壞掉。
如果一個組織里有這樣的一頭驢子,即使擁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會有多少像樣的工作成果。
如果你的組織里有這樣的一頭驢子,你應該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你無力這樣做,就應該把它拴起來。
木桶理論
水桶定律是講一只水桶能裝多少水,這完全取決于它最短的那塊木板。
這就是說任何一個組織,可能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即構成組織的各個部分往往是優(yōu)劣不齊的,而劣勢部分往往決定整個組織的水平。
水桶定律和酒與污水定律不同,后者討論的是組織中的破壞力量,最短的木板卻是組織中有用的一個部分,只不過比其他部分差一些,你不能把它們當成爛蘋果扔掉。
強弱只是相對而言的,無法消除,問題在于你容忍這種弱點到什么程度,如果嚴重到成為阻礙工作的瓶頸,你就不得不有所動作。
手表定理
手表定理是指一個人有一只表時,可以知道現(xiàn)在是幾點鐘,當他同時擁有兩只表時,卻無法確定。
兩只手表并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表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
手表定理在企業(yè)經(jīng)營管理方面,給我們一種非常直觀的啟發(fā),就是對同一個組織的管理,不能同時采用兩種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時設置兩個不同的目標,甚至不能由兩個人同時指揮,否則將會讓企業(yè)無所適從。
華盛頓合作定律
華盛頓合作規(guī)律類似于中國三個和尚的故事,它認為:一個人敷衍了事,兩個人互相推諉,三個人則永無成事之日。
人與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簡單相加,而是要復雜和微妙得多。在這種合作中,假定每個人的能力都為1,那么,10個人的合作結果有時比10大得多,有時,甚至比1還要小。
一個團隊,彼此相互推動時,自然事半功倍,相互抵觸時,則一事無成。
我們傳統(tǒng)的管理理論中,對合作研究得并不多,目前的大多數(shù)管理制度和行為,都是致力于減少人力的無謂消耗,而非利用組織提高人的效能。
零和游戲原理
零和游戲是指一項游戲中,游戲者有輸有贏,彼之所贏必為我之所輸,游戲的總成績永遠為零。
人類經(jīng)歷兩次世界大戰(zhàn)、經(jīng)濟高速增長,科技進步、全球一體化以及日益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零和游戲觀念正逐漸被雙贏觀念所取代。
人們開始認識到利已不一定要建立在損人的基礎上。通過有效合作皆大歡喜的結局是可能出現(xiàn)的。
但從零和游戲走向雙贏,要求各方面要有真誠合作的精神和勇氣,遵守游戲規(guī)則,在合作中不要耍小聰明,不要總想占別人的便宜,否則雙贏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現(xiàn),最終吃虧的還是合作者自己。
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定律最直觀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這個定律再簡單不過,重要性卻時時被人們忽視遺忘。
不值得定律反映人們的一種心理,一個人如果從事的是一份自認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會保持冷嘲熱諷、敷衍了事的態(tài)度,不僅成功率低,而且即使成功,也不覺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因此,對一個企業(yè)來說,要很好地分析員工的性格特性,合理分配工作,同時要加強員工對企業(yè)目標的認同感,讓員工感覺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這樣才能激發(fā)職工的熱情。
來源:中大網(wǎng)校國際教育
以上是關于MBA的相關信息,以供大家查看了解。想要了解更多MBA信息,第一時間了解更多MBA相關資訊,敬請關注唯學網(wǎng)MBA欄目,如有任何疑問也可在線留言,小編會為您在第一時間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