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高校辦智庫是不是“過熱”?這是近期的一個熱門話題。有觀點認為,大學如果對建設智庫傾注太多的精力,是大學重心的錯位;也有觀點認為,高校智庫與國家需求和問題相脫節(jié),在智庫定位上不匹配。
高校辦智庫是否“過熱”?
高校智庫建設數(shù)量可觀,高校智庫集群初步形成,在南京大學舉行的“2016中國智庫治理論壇”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自2016年9月28日“中國智庫索引”(CTTI)上線并向被收錄來源智庫開放端口錄入數(shù)據(jù)以來,截至2016年12月12日,已收錄來源智庫489家,其中,高校智庫共有255家,占52%;黨政部門智庫68家,占15%;社科院智庫46家,占9%;黨校行政學院智庫44家,占9%;社會智庫36家,占7%;媒體智庫11家,占2%,但是,相比高校龐大的智庫數(shù)量,255家這個數(shù)字并不驚人。
據(jù)統(tǒng)計,目前我國高校智庫約為700個,這些智庫主要集中在“211工程”及“985 工程”高校。簡單計算,入圍CTTI的高校智庫占比全國高校智庫36.4%。這也就意味著,列入CTII的高校智庫僅三成多,不少高校智庫并未列入CTTI。智庫將各學科的專家學者聚集起來,運用他們的智慧和才能,為社會經(jīng)濟等領域的發(fā)展提供滿意方案或優(yōu)化方案,是現(xiàn)代領導管理體制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高校建智庫的好處顯而易見,高校建智庫有四大優(yōu)勢:一是人才密集。高校有63萬人的社科隊伍,是我國智庫建設中最為重要的一支生力軍。二是知識儲備雄厚。有最為齊備的學科體系以及幾乎涵蓋所有重大問題研究的研究基礎。三是科學客觀。與黨政智庫相比,大學離政府不是那么近,也不像有些社會智庫離得那么遠,這種適當?shù)木嚯x使得高校智庫更易于對政府決策做出客觀分析和提出科學合理建議。四是體制靈活。與黨政智庫和黨校社科院智庫相比,高校在創(chuàng)新智庫的運行和管理體制方面有著更多的操作空間!翱梢哉f,高校智庫最有可能建成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
以上內容是關于高校辦智庫是否“過熱”?的介紹,要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教育培訓內容,請隨時關注唯學網(wǎng),小編會第一時間為大家更新、跟進最新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