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站在湖邊看風景,吃火鍋的人在草坪上看你!這畫風是不是略醉?日前,一張其樂融融的照片引來軒然大波:照片里藍天白云,綠波蕩漾,楊柳依依,男女老少一大家人在草坪上支起桌子,擺上紅酒,以天為頂以地為席,熱熱鬧鬧地吃起了火鍋,并且頗有“品位”地選在了浙江大學某校區(qū)的大草坪上!
學生哪里見過這場面,紛紛表示不忍直視,網友也明顯受到了“驚嚇”,還有人對校園關愛之情溢于言表,開啟實力吐槽模式,戲稱學校成了“三墩鎮(zhèn)人民公園”。好在圖片曝光之后,故事迎來大團圓:管理方將游客勸走,而浙大也回應稱,基于包容開放的精神,不會因此關閉校園。
“草坪火鍋”散場了,但其背后的尷尬和討論還遠沒有終結。近年來,從學校、小區(qū)到公共體育場館,越來越多社會資源面向公眾開放,但門打開了,問題也隨之而來。以大學而言,很多人氣高校每逢節(jié)假日便有外來車輛駛入校園,且不說安全隱患,很多人帶著吃的喝的,扎個帳篷,放起風箏,喧囂聲、笑聲不絕于耳。學生哥想躺草坪上看書、“想靜靜”根本不行。并且來賓散去之后,往往垃圾遍地,保潔和學生志愿者們面對瓜子殼、紙屑、煙頭等常常“無語凝噎”。
開放與文明,二者就不能愉快玩耍嗎?能,但素質是必需品。當前,很多人的公共意識仍然淡薄——踏青時“有花堪折直須折”、搖樹制造櫻花雨、在景點隨地吐痰、亂丟垃圾、高聲喧嘩、“到此一游”,任性程度簡直匪夷所思,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個別游客做不到!應該說,扮美和露丑不過一線之隔,玩樂和文明之間,相隔也不過兩個字——分寸。希望更多人嚴于律己,不要在“自嗨”的同時節(jié)操盡碎,敗了別人的興,也成了旁人眼中的奇葩“風景”。
當然,除了文明的踐行者,我們也需要更多監(jiān)督者。從新聞報道的案例來看,面對不文明現(xiàn)象,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仍然太多,而出面制止的依然少之又少。很多人拍張照,回去上網罵人,貼標簽、嘲諷吐槽、出一口惡氣;更多人怕麻煩,不聞不問,認為管好自己就行了——這種“寬廣胸懷”,助長了個別游客的氣焰,而網上曝光的“迂回策略”,也不是理性、合理的有效溝通。所謂“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當前有越來越多的人呼吁文明、遵守公德,但在文明“量變”的進程中,奇葩案例“如影隨形”。對此,需要大家合力監(jiān)督、引導,形成有利于文明的良好環(huán)境,而不止于側目而視甚至熟視無睹。
此外,草坪火鍋的背后還有管理問題。資源開放,不僅是打開大門這么簡單,隨著公眾涌入、用戶增加,勢必會增加管理成本,也就需要更多規(guī)則保障和服務配套。以大學草坪為例,禁止火鍋燒烤、禁止亂扔垃圾等規(guī)則應該明確,應該看得見、摸得著,比如通過進入校園時的“溫馨提醒”、標語等加以告知、提醒。此外,人力是管理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資源開放后的安全、環(huán)境隱患,學校可以利用豐富的學生志愿者資源,在校園提供引導、監(jiān)管等服務。
不管怎樣,“草坪火鍋”折射了種種尷尬,雖是孤例,但值得更多校園、場館以及公眾反思,而如何平衡開放與規(guī)則、如何有效規(guī)避問題等也考驗著管理智慧。